大庆的旋律

发布时间:2024-11-09 21:40:33 来源: sp20241109

  秋风送爽、红叶灼灼的时节,我又一次走进了大庆,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三次来到这座著名的石油城了,为的是参加一场文学颁奖活动。

  在颁奖正式开始前,我们先看了一部短片《永恒》,这是为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一百周年拍摄的。我们这次来大庆恰恰赶上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在颁奖会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请大家全体起立,唱一支很熟悉但又感到有些遥远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熟悉的歌词、铿锵的旋律在耳畔轰鸣着、震响着,于是有了我这篇散文的题目。

  什么是大庆的旋律?我觉得,第一是铿锵、振奋和昂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铁人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用生命找石油,“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是王进喜的房东老大娘叫出来的,王进喜跳进泥浆池压住井喷的事迹,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所以说到大庆的旋律,第一个感受便是这些。

  第二个感受,大庆的旋律,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大庆号称“百湖之城”。记得上一次来大庆的时候,我参观了新建成的大庆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在千百万年前,从哈尔滨到长春,乃至到我的故乡通辽,这一带全是一个湖,一个超大的、辽阔的、深不可测的大湖,大庆正是这座大湖湖底最深的地方,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博物馆记录着历史,也映照着当下。大庆从远古的大湖到今天的现代化城市,这样的沧桑巨变让人感慨劳动和奋斗的伟大力量。

  还有一种旋律,应该用悠远、深沉、振奋来表达。当我欣赏当地的一台晚会时,耳畔反复听到一句话:把血加热再出发。大庆是中国石油的老基地,大庆石油会战曾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新中国土地上的一件大事,但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大庆的具体地点,这是保密的。我的岳母恰好是石油系统的老干部。妻子告诉我,在她小时候,她的妈妈经常穿上一双胶鞋、一身工作服,就消失十天半个月,然后又风尘仆仆地回来了。问她去了哪里,说是去了大庆。

  大庆,一片荒原,万点篝火,还有“干打垒”和耸立云天的井架。那是一段遥远的岁月。现在的大庆则变得美丽、新潮,甚至有些超前。这次到大庆,我巧遇两个人:一个是画家的女儿,一个是作家的儿子。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大庆已经三十多年了。号称“百湖之城”的大庆,有两座湖居然是他俩参与改造和开发的,一座叫黎明湖,一座叫新潮湖。我和画家的女儿聊天,她讲起当年开发新潮湖时艰苦创业的情景,那是半年的风沙、半年的雨雪,以及从外面运土来填当年巨大洼地的辛劳。我们谈话的时候,夕阳照着湖边的芦苇,一顶阔大的白色帐篷下,休闲的人们在喝茶,一段坡道通向湖边,有老人在那里悠然垂钓。她的家也在附近,我在她的家中品茶,在她窗前的花丛中和蜜蜂合影。她和她的丈夫是新一代开发大庆、建设大庆的人,我觉得他们的心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荒原上奋战的人们是相通的。所以这次在大庆,我感受到了大庆旋律中一种对未来的渴望和期盼,以及悠远和深沉。

  大庆有诸多学校,还有一所石油大学。这次来大庆,我见到了一位远在四川成都的老战友的外孙,他从成都平原来到大庆就读石油大学。在这个晚辈的脸上,我看到了五十年前我那个同班老战友的青春模样。那个时候我和他共同守卫在云南边疆,共同背着一座电台守候在演习阵地的外围路上,半个世纪的时光就这样飞快流逝。我和年轻的大学生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铁人接班人表演的晚会,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业余演员。晚会共有十多个节目,其中有我在六年前曾经欣赏过的京东大鼓《忆铁人》,也有新创作的情景剧,还有合唱、舞蹈。更难得的是,四名主持人还把我二十年前写的一首诗《大庆感怀》朗诵了出来。那一刻,我由衷感到自豪。

  节目结束后,我和老战友的外孙告别,问他观看演出的感受。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对我说非常感动。这是一名未来石油战线接班人的特殊感怀。这让我觉得大庆的旋律还将吟唱下去,并响亮地回荡在时代的洪流中。

  那样的一首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那样的几句歌词:“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那样一种胸怀使命而四处奔波的壮怀激烈,离我们远去了吗?没有!我觉得它将长久地在我们的耳畔轰鸣着、回响着,也提醒着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交给民族和世界一个铁人式的答卷。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1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