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27:26 来源: sp20241109
长沙743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昆明首批免费开放39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北京推进中小学假期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正值暑假,多地学校明确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受到广泛好评。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是从“村BA”“村超”“扒龙舟”等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火热出圈,还是马拉松比赛经常“一签难求”、诸多社区健身场馆预订爆满,都不难看出全民健身需求之高涨、参与人群之广泛。但与此相比,现实中存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优等短板,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由于人多地少,可利用场馆较少、新建体育场馆难等问题更加凸显。
如何回答好群众“健身去哪儿”?去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发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明确了三个方向:扩大健身设施增量、提升健身设施质量以及用好健身设施存量,最大限度利用学校设施正是用好存量的探索。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此背景下,湖南等地实施“一场两门”开放服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探索“逆向”共享。例如一些中心城区学校,面对原有的体育面积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的问题,打破学校体育用地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与社区共享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馆。无论如何,底层逻辑是打通共享。而正如大学校园开放餐馆类似,共享背后关于管理和安全的隐忧必须提前应对。例如,北京要求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应具备健全的体育设施安全管理规范、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与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措施和能力。银川等地对于推动安全隔离改造、规范日常管理、加强设施维护等方面都做了要求,包括对开放时段、时长、预约方式及各项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公示等。此外,还有政协委员建议,可创新运营思路,尝试市场化运营,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开放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场地和设备有序、合理共享。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从高架桥下建起运动公园,到废旧厂房化身体育园区,再到“15分钟健身圈”遍布城乡,有目共睹的是多地不断回应公众需求,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见缝插针式打造健身“金角银边”,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便利的体育锻炼选择。从学校开始,探索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试点,值得更多期待。(南方日报 作者 陆夷)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