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7:48:05 来源: sp20241109
“现在,广播一条喜讯,临沂舰一级上士杨明强带领团队研发的灭火防护装备速穿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亚丁湾上,我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犁浪前行,编队各战舰广播的这则新闻,引起战友们的关注,纷纷向杨明强送来祝贺。
杨明强在指挥抛锚训练。周建龙摄
“工作细节带给我创新灵感!”谈及此次获奖感受,杨明强向战友们分享了这段技术革新经历。
去年仲夏,临沂舰正在黄海某海域开展装备保障训练,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杨明强带领损管小组前出处理“险情”。
此时,风浪骤起造成舰艇摇摆幅度过大,官兵站立不稳,大家穿戴灭火防护装备耗时较长。
训练过后,杨明强开始思考:“任务虽然完成了,但在时间决定成败的现代战场,部队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那段时间,杨明强组织攻关团队破解穿戴灭火防护装备效率低的难题,但迟迟没有找到好方法。
一天,他到造船厂参观见学,恰逢厂里组织焊工比武竞赛,他观察到一名师傅操作十分细心,会提前将焊机、焊条、防护装具等器材全部悬挂在自制工具箱中,取用方便快捷,最终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此时,杨明强的脑海里萌生出创新灵感——为什么不能将灭火防护装备集中起来固定在舰艇通道合适位置,并根据损管小组官兵的身高量身定制,进而节省灭火防护装备穿戴时间?
循着这个思路,杨明强回到舰上,组织团队开展研究论证。本着器材集中、方便穿戴的想法,他们分别设计出消防头盔固定装置、手套存放盒、防火服及气瓶固定装置、灭火防护靴固定架等器材,并联系工厂协助制作。
没过多久,灭火防护装备速穿装置诞生。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使用方便、便于维护等优点,官兵穿戴防护装具时间大幅缩短。杨明强同步将专业知识、动作规范、处置方法等内容,制作成视频供官兵学习,并在兄弟单位推广使用。
闲暇时,杨明强喜欢学习、爱钻研,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电工、涂装工、机械维修等多项专业技能证书。正是具备这些技能本领,让他在处置各种疑难杂症时有底气。去年冬天,临沂舰接到海上训练保障任务。出航前夕,吊艇机在通电检测过程中突发故障。杨明强主动请缨,查明故障原因,他向舰指挥员报告:维持电阻阻值过大,导致一个零件断裂。
“病根”找到了,可舰上没有备件。任务当前,联系厂家已经来不及,舰领导一时犯了难。这时候,杨明强萌生出一个大胆想法:“没有备件就做一个‘新品’用来替代故障零件。”
说干就干。杨明强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损坏零件的材质和内部构造,对照产品说明书查看工作原理,并很快形成“新品”设计方案。在制作环节,杨明强与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自己负责锉和削,一部分人负责焊接,另一部分人负责比对调试……经过一整天的集智攻关,一个崭新的备件制作成功。更换备件,吊艇机作业恢复正常,训练如期进行。
杨明强的一次次出色表现,赢得舰领导的肯定,并被任命为损管整体能力统筹分训教员。每次带训时,杨明强都会耐心地讲原理、教方法,帮助战友在边学边练中提升本领。这些年,杨明强不仅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尖刀”,还培养出很多专业“技术大拿”——10余人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9人获得“技术能手”头衔,20余人考取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些专业技术骨干拔节成长,在各个岗位挑大梁、当主力。
看着战友们的专业技术越来越精湛,一种幸福感在杨明强的内心涌起。望着远处蓝海,他说:“工匠精神里的‘创新’二字,为舰船保障工作赋予了重要内涵,我们要从细节中捕捉创新灵感,让更多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为战斗力建设注入活力。”(王 乐 陈 兴 周建龙)
(责编:彭静、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