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主持召开七场重磅会议,落下关键一子

发布时间:2024-11-10 06:45:10 来源: sp20241110

3月20日,一场高规格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这是时隔5年,中央再次以座谈会形式部署中部地区崛起。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协调”被明确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

在此次湖南座谈会召开之前,去年以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座谈会已相继召开。

若以“全国一盘棋”视角看这一系列座谈会,新时代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些关键标识,已然清晰。

创新,是发展议题的不变主题。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此后,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标。

本次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同样提到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在六方面工作的首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些座谈会将科技创新摆在显要位置,尤其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互动:

中部地区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东北地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长三角地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京津冀地区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

雄安新区要“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长江经济带要把“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集各大经济板块之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这对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激发经济新动能的意义不言而喻。

协同,是区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协同不仅是区域内部的互动,还是重大发展战略之间的联动。

中部地区位置特殊、左右逢源。中部发展,要做到“两个加强”: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东北地区要“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长三角要“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长江经济带则要更好发挥“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对三里河表示,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统一大市场等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要走出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布局。

去年12月,“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已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中。

当创新的内力够强大,协同的机制够完善,决定要素资源流向的还有营商环境。

从上述座谈会上看,营商环境成为各区域板块破题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大关键词。

例如,中部地区要“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为”。

长三角要“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东北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雄安新区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带全局,重大区域肩负重大责任。

“三里河”工作室出品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