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最新研究成果:每日屏幕暴露逾1小时对儿童早期心理健康风险显著增加

发布时间:2024-11-10 03:36:03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上海12月12日电 (陈静姜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儿童接触电视及电子产品已成为常态,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记者12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团队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得出结果:学龄前儿童无论观看何种屏幕内容,每天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儿童心理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风险相应提高。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儿童健康管理研究所张云婷副研究员领衔团队在医学权威杂志JAMA Pediatrics上发表的这一研究结果,是基于对1596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持续3年的观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据此,在学龄前儿童观看屏幕时间相同情况下,相较于观看教育类节目,儿童观看娱乐类节目、非儿童类节目心理健康风险更大。

  屏幕暴露指:儿童接触一系列基于电视及电子产品、暴露于屏幕的活动,包括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及使用智能手机等。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指南建议,2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屏幕,2-5岁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不同屏幕暴露内容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尚缺乏回答这一问题的科学证据。

  江帆告诉记者,课题组此前的研究发现,有24%的儿童在1岁以前就开始接触屏幕,76%儿童在2岁前接触屏幕;在刚进幼儿园的3岁儿童中,高达78.6%的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超过指南标准。“不仅在中国,屏幕暴露过多在全球范围都是普遍现象。”江帆直言,屏幕暴露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担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江帆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系列研究,建立了超过22万名儿童的生活方式及健康发展研究队列(SCHEDULE队列)。课题组前期通过SCHEDULE-B出生队列,进行了超过6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如果在婴幼儿阶段早期就出现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来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以对儿童的认识和心理行为问题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该研究结果在相关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后,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长认识到了过长的屏幕暴露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另一个疑问——是否观看教育类节目能够避免屏幕暴露的影响?

  课题组团队利用上海市教委长期支持的“SCHEDULE-P”学龄前儿童队列,纵向追踪了15965名幼儿园儿童小班-中班-大班三年的数据,以回答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对于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在屏幕暴露时长一致前提下,相较于其他屏幕内容,教育类视频节目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小,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的负面影响最大。

  此外,本研究还率先揭露了3-6岁儿童早期屏幕暴露内容特征,即教育类视频节目和娱乐类视频节目基于其学习和娱乐属性,其占比稳居这一年龄段儿童前列,而随着社交能力和需求的不断上升,儿童社交媒体的使用占比在三年中逐年递增。课题组方面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行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为人们高效、便捷获取信息提供了可能。那么,在育儿过程中,电子产品究竟是敌是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儿科、神经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江帆透露,目前课题组团队正在进一步基于SCHEDULE-B出生队列,通过功能磁共振扫描,揭示早期屏幕暴露增多对儿童大脑结构及其相关脑功能发育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课题组还聚焦屏幕暴露的核心要素,探索能够降低影响的干预策略。

  在采访中,课题组方面就合理控制儿童屏幕暴露提出相关建议: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屏幕暴露,18月龄以上如果无法避免屏幕暴露,应仅限制于使用屏幕进行视频通话等社会交流用途;2-5岁儿童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时间内建议有父母陪伴及交流;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观看节目或使用电子产品,尽量选择带有教育互动属性的视频节目。避免将儿童暴露于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禁止儿童接触涉及暴力、恐怖等视频节目。

  课题组方面指出,孩子在做事的时候,避免把电视开着当作背景;儿童卧室内要避免放置电视,避免睡前观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完) 【编辑:李岩】